TPE材料认知误区解析
TPE材料认知误区解析
在探讨TPE材料时,我们常会发现一些普遍存在的认知误区。以下是对这些误区的详细解析:
1. TPE并非单一材料,价格因种类而异
许多用户错误地认为TPE只是一种材料,且性能和价格相对固定。然而,实际上TPE包含多种类型,如TPU、TPV、TPEE以及基于SEBS、SBS基材的TPR(TPE)。这些不同类型的TPE具有各自独特的性能和应用领域,因此价格也会因种类而异。在询问TPE价格时,我们需要明确所需的具体类型、硬度和物性要求,以便进行准确的评估。
2. 液态TPE并不存在
有些用户希望有一种液体类的TPE,可以直接灌胶固化成型,以简化加工过程。然而,实际上并不存在液态TPE。TPE在常温下是固态弹性颗粒,需要高温加热熔化后才能具备流动特性。因此,对于需要液态材料的应用场景,TPE并不是合适的选择。
3. TPE不能完全替代PVC
尽管TPE在环保、耐低温性、触感和耐磨性等方面优于PVC,但在一些应用行业中,PVC仍然因其价格优势而被广泛使用。特别是在没有较高环保测试要求的非饮用水管和非使用包装袋等领域,PVC仍然是首选材料。此外,PVC独有的滴胶(微量射出)工艺和搪胶加工工艺也是TPE目前所无法替代的。因此,TPE要完全替代PVC还需要一个过程。
4. TPE二次注塑粘结问题不仅与材料有关
在TPE的二次注塑(包胶)应用中,粘结不好是一个常见问题。虽然这可能与材料质量有关,但也可能与注塑成型采用的温度不够有关。不同的TPE材料以及包胶的硬塑料类型、模具及产品结构等因素都会影响成型温度的设定。因此,在遇到包胶粘不好的问题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来找出解决方案。
5. 并非所有TPE都是食品级的
许多TPE厂家宣传自己的产品是食品级的,但实际上食品级标准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对于不同材料而言有不同的测试标准。例如,美国FDA对于TPE的检测要求是要过蒸馏水及正己烷测试(21CFR177.2600),但能够同时满足这两项测试的TPE厂家并不多。因此,在选择食品级TPE时,我们需要仔细查看产品的测试报告和认证情况,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对于再生类的TPE料,其环保安全性更是无法保障,应谨慎使用。
综上所述,对于TPE材料的认知,我们需要摒弃一些常见的误区,以更准确、全面地了解这种材料的性能和应用特点。
相关资讯
同类文章排行
- 《热塑性弹性体在汽车领域大显身手:TPE、TPV、TPEE、TPO、TPU各展所长》
- 《TPE/TPR配色生产常遇色差难题,五大原因及解决办法全解析》
- 《TPE/TPR成型多样,超声波焊接成新热点,物料选择是关键》
- 《导电TPE:突破高电阻难题,性能独特且加工有讲究》
- 《SBS基TPR鞋底料:认可度攀升、共混改性关键及原料性能影响剖析》
- 《热塑性弹性体行业恶性竞争下,TPE配方设计特点、原则与流程揭秘》
- 《“橡胶黄金”TPE材料:应用领域广泛,前景无限光明》
- 《TPE、TPR鞋底材料:性能卓越、成本可控,优势尽显获认可》
- 《从雨刮器发明史到TPV材料应用:探寻汽车雨刮器的材料奥秘》
- 《玩具安全警钟长鸣:PVC 玩具隐患多,TPR 材质成安心之选》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